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 ,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
1.这款游戏可以开挂 ,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
2.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
【央视新闻客户端】
网上有关“四年级的数学概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四年级的数学概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 、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一(个)、十、百 、万、十万、百万 、千万、亿、十亿……都是计数单位.
4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数 位 顺 序 表
数 级 …… 亿 级 万 级 个 级
数 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 ”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7 、写数时,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改写“万”或“亿 ”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或加上“万”或“亿”字就行了.1.把多位数改写成“万 ”、“亿”. 中间要用“=”连接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 ”的方法省略尾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方法是: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在数的末尾添上一个计数单位“万”或者“亿”;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舍去,添上计数单位“万 ”或者“亿”. 得出的是近似数,中间要用“≈”连接.
9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0、我国在十四世纪发明的至今仍在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盘.算盘上方一个珠子代表5,下方一个珠子表示1.
11、在计算器上,ON/C键是开关及清屏键,CE键是清除键,AC键是归0键.+、- 、×、÷键是运算符号键.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1、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它的长度.
2 、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它的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它的长度.
4、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5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6、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 边 ). 角通常用符号(“∠ ”)来表示.
7、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角两边叉开的大小,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8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9、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10、对顶角相等.
11 、三角形三个角的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四个角的和是360度.
12、直角等于9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
13、1平角=2直角.1周角 = 2平角 = 4直角.
14、锐角小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
15 、锐角 16、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然后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最后将它们的积加起来.
2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只乘0前面的数;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4、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积就不变.
如:一个因数扩大了2倍,另一个因数缩小2倍,不变.
5 、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若干倍,积就扩大若干倍.如:5×3=15,
(5×2)×(3×2)=15×4
6、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 、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是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3、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6、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7、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8、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9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0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其特点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1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其特点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其中长边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两底间的距离叫梯形 的高.
12、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3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的特性.
14、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15、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16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7、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8、我们学过的图形中,长方形 、正方形、等腰梯形、菱形是对称图形.
19 、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20、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1、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上到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大了要调小,试商小了要调大.
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4、商不变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几(或同时除以几),(0除外)商不变.
5 、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或除以几),商也要乘几(或除以几).
6、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或除以几),商反而要除以几(或乘几).
7、有余除法关系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第六单元 统计
1 、条形统计图的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起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可以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横向条形统计图 、纵向条形统计图以及单式统计图和复试统计图.
4、复试统计图一般由图号、图形 、图目、图注等组成.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常见的有条形统计图、扇型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网状统计图.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一)四则运算:
1 、 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 、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 加法、减法 、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 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2 、任何一个数乘0得0.
3、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二) 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 、角的画法和度量)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
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1、加法运算定律: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 、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 × b = b × 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 a × b )× c = a × ( b × 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3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 ÷ b ÷ c = a ÷ ( b × c)
5、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38-38×2 125×25×32 125×88 3.25+1.98 10.32-1.98 37×96+37×3+37
易错的情况:0.6+0.4-0.6+0.4 38×99+99
(四)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 、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 、0.01、0.001……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5 、小数的读写法: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顺次读出每一个数.
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就写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 ”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 ”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7.小数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比较百分位,……
8.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
……
9.名数的改写:1吨30千克+800克=( )吨
长度单位:千米 ———— 米 ———— 分米 ———— 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10、求小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与精确到百分位的提法)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取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大数的改写.先改写,再求近似数.注意:带上单位.
(五) 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1、物理特性: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2 、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分类:
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
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顶角、底角 、腰、底的概念)
5、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有关度数的计算以及格式.
6、图形的拼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 、密铺:可以进行密铺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正六边形等.
(六)小数的加减法:
1 、 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2、 竖式计算以及验算.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3、 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简算)
(七)统计:
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预测今后的趋势,对今后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
(八)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间隔数=总长度 ÷ 间隔长度
情况分类:1 、两端都植:棵数=间隔数+1
2、一端植,一端不植:棵数=间隔数
3、两端都不植:棵数=间隔数-1
4 、封闭:棵数=间隔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知识点
1. 小学四年级应该知道的常识
小学四年级应该知道的常识 1.小学四年级的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1. 一(个),十 ,百、千 、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10”。
3. 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 。
4. 是“舍 ”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数是小于5还是大于5。
5.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6.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7.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
二、角的度量
1. 像手电简、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2.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
3. 直线 、射钱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直线的有限部分。
区别:直线无端点,长度无限,向两方无限延伸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向一方无限延伸 ,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
4. 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 。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5. 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6.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号“° ”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 ,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
7. 锐角、钝角 、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直角=90度 ,钝角大于直角小于平角,平角=180度,周角=360度 ,锐角小于90度,锐角8.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锐角小于90°。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 。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
1. 速度x时间=路程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
3.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4. 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可以 ,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且都是四边形,所以可以看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 。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 ,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6.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7. 有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的四条边都相等,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 。
五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六、统计
七、数学广角
如果还有什么疑问 ,可以继续追问哦
希望能够获得您的满意答案,谢谢
2.小学生应该知道哪些常识知识
安装常识一 、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1、指挥灯信号的含义 (1)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 (2)红灯亮时,不准车辆 、行人通行; (3)黄灯亮时 ,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超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 (4)黄灯闪烁时 ,车辆、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2、行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边行走; (2)横过车行道 ,须走人行横道。 (3)不准穿越 、倚坐道口护拦。
(4)不准在道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 (5)列队通过道路时,每横列不准超过2人。
儿童的队列,须在人行道上行进。 3 、横穿马路注意事项: 横穿马路 ,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会大大增加,应特别注意安全 。
(1)穿越马路,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要遵守交通规则 ,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 (2)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在有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的路段,应自觉走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3)穿越马路时 ,要走直线,不可迂回穿行;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 ,再看右边,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才可以穿越马路 。 (4)不要翻越道路中央的安全护栏和隔离墩。
(5)不要突然横穿马路,特别是马路对面有熟人、朋友呼唤 ,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进站,千万不能贸然行事,以免发生意外。 4、乘车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汽车 、电车等机动车 ,是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为保证乘坐安全,应注意以下各点: (1)乘坐公共汽(电)车 ,要排队候车,按先后顺序上车,不要拥挤 。
上下车均应等车停稳以后,先下后上 ,不要争抢。 (2)不要把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带入车内。
(3)乘车时不要把头、手 、胳膊伸出手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刮伤;也不要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及他人 。 (4)乘车时要坐稳扶好 ,没有座位时,要双脚自然分开,侧向站立 ,手应握紧扶手,以免车辆紧急刹车时摔倒受伤。
(5)乘坐小轿车、微型客车时,在前排乘坐时应系好安全带。 (6)尽量避免乘坐卡车、拖拉机;必须乘坐时 ,千万不要站立在后车厢里或坐在车厢板上。
(7)不要在机动车道上招呼出租汽车 。 5 、骑自行车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骑自行车外出比起走路,不安全的因素增加了,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下: (1)要经常检修自行车 ,保持车况完好。
车闸、车铃是否灵敏、正常,尤其重要。 (2)自行车的车型大小要合适,不要骑儿童玩具车上街 。
也不要人小骑大型车。 (3)不要在马路上学骑自行车;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要骑自行车上街。
(4)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 ,不逆行;转弯时不抢行猛拐,要提前减慢速度,看清四周情况 ,以明确的手势示意后再转弯 。 (5)经过交叉路口,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的行人 、车辆;不闯红灯,遇到红灯要停车等候 ,待绿灯亮了再继续前行。
(6)骑车时不要双手撒把,不多人并骑,不互相攀扶 ,不互相追逐、打闹。 (7)骑车时不攀扶机动车辆,不载过重的东西,不骑车带人 ,不在骑车时戴耳机听广播 。
(8)学习、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知识。 二 、水上交通安全常识 我国水域辽阔,人们外出旅行,会有很多机会乘船,船在水中航行 ,本身就存在遇到风浪等危险,所以乘船旅行的安全十分重要。
1、不乘坐超冒险航行的船舶 。为了保证航运安全,凡符合安全要求的船只 ,有关管理部门都发有安全合格证书。
外出旅行,不要乘坐无证船只。 2、不乘坐客船 、客渡船以外的船舶。
3、不乘坐超载船舶或人货混装的船舶 。 4、不乘坐超载的船只,这样的船安全没有保证。
5 、上下船要排队按次序进行 ,不得拥挤、争抢,以免造成挤伤、落水等事故。 6 、天气恶劣时,如遇大风、大浪、浓雾等 ,应尽量避免乘船 。
7、不在船头 、甲板等地打闹、追逐,以防落水。不拥挤在船的一侧,以防船体倾斜 ,发生事故。
8、船上的许多设备都与保证安全有关,不要乱动,以免影响正常航行 。 9 、夜间航行,不要用手电筒向水面、岸边乱照 ,以免引起误会或使驾驶员产生错觉而发生危险。
10、一旦发生意外,要保持镇静,听从有关人员指挥。 11 、集体乘船应注意:要有老师带队 ,指挥,上下船要排成队,不得打闹、走动;要顺从船上工作人员指挥 ,维护好船上秩序 。
三、铁路交通安全常识 行人和车辆通过铁路道口时应注意: 1 、行人和车辆在铁路道口、人行过道及平过道处,发现或听到有火车开来时,应立即躲避到距铁路钢轨2米以外处 ,严禁停留在铁路上,严禁抢行超过铁路。 2、车辆和行人通过铁路道口,必须听从道口看守人员和道口安全管理人员的指挥。
3 、凡遇到道口栏杆(栏门)关闭、音响器发出报警、道口信号显示红色灯光 ,或道口看守人员示意火车即将通过时,车辆、行人严禁抢行,必须依次停在停止线以外,没有停止线的 ,停在距最外股钢轨5米(栏门或报警器等应设在这里)以外,不得影响道口栏杆(栏门)的关闭,不得撞 、钻、爬越道口栏杆(栏门) 。 4、设有信号机的铁路道口 ,两个红灯交替闪烁或红灯稳定亮时,表示火车接近道口,禁止车辆 、行人通行。
5、红灯熄白灯亮时 ,表示道口开通,准许车辆、行人通行。 6 、遇有道口信号红灯和白灯同时熄灭时。
3.数学四年级小知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1.大数的认识:(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十万:10个一万;一百万:10个十万;一千万:10个一百万;一亿:10个一千万;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 *** 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 ,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 。
通常在 *** 数的书写上 ,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3.数级分类(1)四位分级法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 。 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
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 ,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
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 ,数字后面3个0 、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 ,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 ,都叫做数位 。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 ,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
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5.数的产生: *** 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 *** 数字后 ,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 *** 地区 。
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 ,在这本书里,他对 *** 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 *** 地区传到了欧洲 ,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 *** 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 *** 数字。
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 数字传入我国 ,大约是13到14世纪 。
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 ”,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 *** 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 ,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 *** 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 *** 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
*** 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6.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 ,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 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
7.计算工具:算盘 、计算器、计算机。8.射线:在几何学中 ,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
如下图所示:8.射线特点(1)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它从一个端点向另一边无限延长 。 (2)射线不可测量。
9.直线:直线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10.线段:线段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有时这些字母也表示线段长度 ,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 。
其中AB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11.线段特点(1)有限长度,可以测量 (2)两个端点12.线段性质: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3)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
直线没有距离。射线也没有距离。
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可以无限延长 。13.角(1)角的静态定义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
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14.角的符号:角的符号:∠15.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 ,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 ,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 、平角、周角、负角 、正角、优角、劣角 、0角这10种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
此外 ,还有密位制 、弧度制等。 (1)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
(2)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3)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16.乘法:乘法是指一个数或量,增加了多少倍。例如4乘5 ,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说成5个4连加 。
17.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 ,“=”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18.平行: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平行。
如图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记作AB∥CD 。平行线永不相交。
19.垂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 ,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20.平行四边形: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
21.梯形:梯形是指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 ,其中长边叫下底,短边叫上底;也可以单纯的认为上面的一条叫上底,下面一条叫下底。
不平行的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 。22.除法: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 ,先。
4.小学生要知道的党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小学升初中必懂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 小学一年级 九九乘法口诀表。
学会基础加减乘 。 小学二年级 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 学会乘法交换律 ,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 ,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 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 小学五年级 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 ,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 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必背定义 、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 ,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 ,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 ,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 5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 ,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 、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等式仍然成立 。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 。
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 ,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 ,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 ,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分母不变 。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 ,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
17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 ,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 ,结果不变。例:90÷5÷6=90÷(5*6) 6、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 、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1.整数数位顺序表
(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
(2).如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一千万是10个一百万。
(3).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万位、十万位、百万位 、千万位、亿位、十亿位。
(4).计数单位:个 、十、百、千 、万、十万、百万 、千万、亿、十亿 。
(5). 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一 ”。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个“万”。亿级的数表示多少个“亿” 。
(6). 每四个数位为一级。分为:个级、万级 、亿级。
2.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读法读 ,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 ”
字或“万”字 。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3.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 ,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 :308 4000 0860是由3个百亿、8个亿、4个千万 、8个百、6个十组成;也可以说是由308个亿、4000个万 、860个一组成 。
5.用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是舍还是入 ,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如果是4、3、2 、1、0就舍去;是5、6 、7、8、9舍去尾数部分后向前一位进1。 如:9420000000≈9400000000 或 94亿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时,要看到千万位。 7508000≈7510000 或 751万(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 ,要看到千位。
6.比较数的大小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
7.数的产生 表示物体个数的1、2 、3、4、5 、6、7、8 、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 ,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数的改写
(1).改写成用“万 ”作单位的数:是整万数的数去掉末尾的4个0,添上一个“万”字 。
(2). 改写成用“亿 ”作单位的数:是整亿数的数去掉末尾的8个0 ,添上一个“亿 ”字。
9.计算工具的认识
(1).早在14纪,中国就发明了算盘,至今仍在使用。
(2).算盘上的每颗上珠代表5,每颗下珠代表 1 。
小学 四年级数学 知识点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如果你是四年级的学生或者老师 ,如果你正在备战下学期的复习,我准备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 、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 、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 ,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 ,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 ,积不变。(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3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a-b)×c=a×c-b×c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 ,求鸡、兔各多少:
(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
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 ,鸡 、兔各是多少只?”
解一(100-2×36)÷(4-2)=14(只)………兔;
36-14=22(只)……………………………鸡。
解二(4×36-100)÷(4-2)=22(只)………鸡;
36-22=14(只)…………………………兔。
(答略)
(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略)
(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 ,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略)
(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例如 ,“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 。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 ,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
解一(4×1000-3525)÷(4+15)
=475÷19=25(个)
解二1000-(15×1000+3525)÷(4+15)
=1000-18525÷19
=1000-975=25(个)(答略)
(“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 ”,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 ,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 ,可用下面的公式: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 。
例如,“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 ,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52+44)÷(4+2)+(52-44)÷(4-2)〕÷2
=20÷2=10(只)……………………………鸡
〔(52+44)÷(4+2)-(52-44)÷(4-2)〕÷2
=12÷2=6(只)…………………………兔(答略)
鸡兔同笼
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的和最后结果相反。
2、“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 方法
假设法:
①假如都是兔
②假如都是鸡
③古人“抬脚法 ”:
解答思路:
假如每只鸡 、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 ,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 。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少了一半。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3、公式:
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鸡兔总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1、加法 、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 、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 ,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 、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
4、算式有括号 ,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 、先乘除,后加减 ,有括号,提前算
关于“0 ”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 ,仍得0;字母表示:a×0=0
6 、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无意义)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2020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 小学四年级数学复习资料整理
★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 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总结
★ 四年级数学的学习知识总结
关于“四年级的数学概念”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永芹]投稿,不代表踏浪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pminer.cn/sygl/202509-6368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踏浪网的签约作者“永芹”!
希望本篇文章《教程辅助“雀神广东麻将挂,推荐3个购买渠道》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踏浪网]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您好:...